看見文物|它是打擊樂器的鼻祖 考古發現中極少出現
來源:本網 作者:伽馬 發表時間:2022-02-09 10:21:26
閱讀136次
看見文物|它是打擊樂器的鼻祖 考古發現中極少出現
本文轉自:文旅中國
陶鐘是一種簡體帶把的陶質樂器。使用時一手執鐘把,另一手拿棒或槌敲擊鐘體發聲。陶鐘在考古發現中極少,它的造型已十分接近商代青銅樂器鐃,因此有人稱之為“陶鐃”。
陶鐘,據說是先人用來祭祀神靈、山川、湖泊、風雨、星辰,用以祈風喚雨的響器,因而實際上是一種通神的“禮器”。后被青銅質的青銅鐃所代替。
路雪 攝
上圖中的斗門鎮陶鐘于1955年在陜西西安斗門鎮出土。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300年至前2000年)的文物,通高12.5厘米。
該陶鐘體短而闊,呈長方形,橫剖面近似橢圓形。腹中空,前后壁略薄,兩側壁略厚,下口齊平。圓柱形實心甬,上粗下細,頂端呈圓形。舞平,面與舞相接處,兩側各有一圓孔,可以懸系。
該文物的發掘,為音樂學的器樂學和中國音樂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依據和線索,具有不可忽視的學術意義和研究價值。
責編:賈亭沂
看見文物|它是打擊樂器的鼻祖 考古發現中極少出現